心理学中有种心态叫“空杯心态”。何谓“空杯心态”?古时候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听说某个寺庙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便去拜访。老禅师的徒弟接待他时,他态度傲慢,心想:我是佛学造诣很深的人,你算老几?后来老禅师为他沏茶。可在倒水时,明明杯子已经满了,老禅师还不停地倒。他不解地问:“大师,为什么杯子已经满了,还要往里倒?”大师说:“是啊,既然已满了,干嘛还倒呢?”禅师的意思是,既然你已经很有学问了,干嘛还要到我这里求教?这就是“空杯心态”的起源。
《空杯心态》这本书让我对“空杯心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书中劝说世人,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要谦虚坦诚,不骄不躁,做一个主动“空杯”的人,主动付出才是行动之本。作者在书中写到,不光是要 “空“掉过去的成绩优秀、也要”空“掉成绩带来的骄傲感,要少一点计较,多一点付出。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插上加速器。
书中讲了很多发人深省的例子,其中给我启发最大的是下面这个例子:孩子的小手卡在花瓶里拿不出来,妈妈小心打碎花瓶后,却发现孩子的小手攥成了一个拳头不肯松开,当孩子的小手被妈妈轻轻掰开后,发现手心有一个五分钱的硬币,而打碎的古董花瓶价值三万人民币。这种现象在我们很多成年人身上也普遍存在,正是由于将手中的东西抓得太紧,才导致因小失大。当然,他们手中紧抓的不是5分钱硬币,而是在他们看来十分重要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成就、权力、利益、面子、学识……舍不得放下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已经拥有了,就认为是自己的东西,就要死死抓住。 第二,生怕松开手,这些东西就再也没有了,所以恐惧。这都是来源于内在的骄傲、贪婪、虚荣的思想状态,这些才是最应该被放弃的。有记者采访球王贝利,问他:“你最满意的球是哪一个?”贝里的回答很出人意料,他的回答是“下一个”,言外之意是只有空掉对过去成绩的迷恋,才能创造更好的未来。一位朋友来居里夫人家做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给她的金质奖章,于是惊讶地说“居里夫人,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用空杯心理理论解释贝利和居里夫人,就是空掉过去的荣誉感,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空杯心态不仅要空掉对过去成绩和荣誉的迷恋,甚至也要空掉对于自身身份的过度看重。书中有这样的例子,一个经济学博士,非常有学识的人,在刚毕业的前三年里处处碰壁,频繁更换工作,得不到其自身能力所应有的发展,什么原因呢?他的心太满了,总觉得自己是博士生,有学识,理所应当得到单位的重视,于是就骄傲自满,看不起他人,听不进不同意见,却没想到重视是建立在脚踏实地为单位创造效益的基础之上的。一个人学历再高,再有学识,也只是个人的价值,如不将其应用到工作中,不能为企业创造效益,对于单位来说,即使是经济学博士也没有什么使用价值。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职场发展的基本规则,就是重视使用价值,凡能体现自己使用价值的地方,就要努力去做;凡是影响自己发挥使用价值的地方,不管是观念、个性、还是其他方面,都要尽力除掉。一句话,“倒空”自己,轻装上阵。
书中《空杯心理》一书中提到:空杯心态,不光是让我们空掉优秀、空掉骄傲,更要我们少一点计较,多一点付出。书中有一个“什么样的员工在单位最不受欢迎”的调查问卷,排在最前面的三个是:整天斤斤计较的员工;凡事都要谈自己利益的员工;总抱怨报酬太少的员工。这些答案其实都说明一点:最不受单位欢迎的员工,其实就是喜欢计较、不愿付出的员工。这种员工在很多企业都存在,是一个普遍现象。为此,书中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一个空杯心态的“黄金法则”:越会主动付出,越会快速发展,这也是成功学的先付法则。只有懂得先付出,先为单位创造效益,才能够获得更大的回报,获得更快的发展!
文中将人分为两种:自然人和单位人。所谓自然人就是做事完全从自己的情绪和本性出发,只注意自己的利益,而单位人想的是自己是团队的一员,具有集体精神、团队精神,能够尊重企业的制度和文化。每个身处职场的人都必须完成这样一个大的转换:从“自然人”到“单位人”。现实工作中有时候会遇到这样的情形:遇到喜欢做的事情,或情绪好的时候,对工作很有热情,能够好好做;而面对不喜欢的事情、不喜欢的人、不符合自己想法的工作,或者情绪不好的时候,对工作就敷衍了事,这其实就是还处于“自然人”状态。要完成“自然人”到“单位人”的转变,就要主动空掉自己的情绪,好恶甚至某些个性,而用“单位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不要等着单位来适应自己,而是让自己主动去适应单位和环境,让自己的能力和单位的发展紧密相连,以获得更好的发展。
拿破仑曾说过,提供超出你所得酬劳的服务,很快酬劳将反超你所提供的服务。世界管理学之父彼得也给出四个字:重视贡献。现实生活中,有人怕吃亏,怕得不到,做事只做对自己有利的事,对自己没有好处的事,坚决不做。但实际上,越是计较,越是得不到,即使得到了,也不过是眼前短浅的利益。过于计较,就不会付出,而不付出,自然就做不出成绩,创造不了效益,随之而来就是加倍地得不到回报,所以我们不仅要空掉自己的优秀、骄傲,更要少一些计较,多一些付出。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果随时想着倒空杯子,那就会心存危急感,逼迫自己前进,从而不被淘汰出局。看完《空杯心态》后,我知道需要倒空自己,摒弃过去的满足感,虚荣心,重新认真学习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重新面对自己,面对工作。对过去荣耀、挫折的一种舍弃,也是对自己人生的一次反思,反思人生需要很大的勇气,但唯有如此,才能找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找到努力方向。
人生就像一个杯子,要敢于空掉不需要的水分。我们青年人既不能因一时的失败或挫折而一蹶不振,更不能因小小的成绩而得意忘形,只有保持“空杯”心态,人生才会更加绚丽!(刘京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