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一直困扰着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此山西省政府把路网建设作为整个战略的支撑点。而即将建设的太焦城际铁路无疑是山西人字形骨干铁路网最为重要的一笔,有了这一笔,便可以纵贯晋东南,直达河南焦作,不仅给晋豫两省交流搭建了一条大通路,而且可以便捷地融入中原经济区。
作为一支享誉三晋、久经沙场的工勘劲旅,山西省地勘局214地质队工勘公司通过公开招投标,再次赢得与铁道第三勘察院合作的机会,成功中标太谷县至榆社县境内的线路勘察任务。“30天,184千米,6300米钻探工作量,205平方千米调绘。”当工勘公司经理贾社康在这份“军令状”上签字的那一刻,参与重点工程的荣耀感立刻转化成沉甸甸的责任。
运筹帷幄,狭路相逢勇者胜
2015年,山西省政府将太焦城际铁路建设作为利当前、谋长远、促发展、惠民生的重点工程,要求参与建设的单位倒排工期,细化、量化工作量,力保太焦铁路早日开工。为此,山西省领导密集调研和召开协调会,统筹各方力量,为太焦城际铁路建设保驾护航。
如果说太焦铁路是穿行于太行山区的一条巨龙,那山西省地勘局214地质队工勘公司实施的区域便在龙首处,这段线路穿越太岳山、太行山,近2/3是隧道勘察,既是关键也是重点,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敏感区域。铁道第三勘察院的负责人再三叮嘱:“4月28日必须进场,5月23日务必结束野外作业。你们不仅要高质量地完成规定的勘察任务,还要做好当‘救火队’的准备。”
在巨大的压力面前,贾社康没有退缩,他清楚地知道,这30天必定是夜以继日,高效运转、超负荷工作的30天。他必须把困难想到前面,把准备工作做实,唯有如此,才能不负重托。
制胜重在用将。工勘公司任命80后技术骨干杨可为项目经理。杨可虽然30刚出头,但他却负责实施过西气东输三线中段宁夏中卫-江西吉安线路勘察及西气东输三线中段工程陕西、江西隧道穿越勘测等重点项目,累计完成近2万米的钻探任务、编写了8份勘察报告,足迹遍布半个中国。为进一步充实力量,工勘公司从兄弟单位借调了16名技术过硬的地质调绘“外援”,从其他项目部抽调回10名技术骨干,从江西等地调来十几台钻机。3天时间里,工勘公司太焦城际铁路项目组已集结了41名技术人员,调集17台钻机。同时,他们要求在队部的人员随时听候项目部的调遣,一律支持太焦铁路线路勘察。
在开赴工地前,工勘公司召开了一次简短的誓师大会,贾社康经理掷地有声地说:“太焦城际铁路勘察对我们来说是一场大会战,时间紧,任务重,线路长,我们必须个个争当拼命三郎。还是那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我们就得宝剑出鞘。”
夙兴夜寐,艰难困苦不退却
“如果大山呼唤我,我就走向大山,双脚磨破,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双手划烂,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在工勘公司太焦城际铁路项目部最显眼的地方,张贴着著名诗人汪国真的《山高路远》,朴实无华的诗句与正在奋战中的214队工勘人的心是那样地契合。
为圆满完成勘察任务,项目经理杨可依据现场情况和不同工点的工期要求,给地调组、外业组、协调组、内业组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了各组的工作职责,从而实现无缝对接,最大限度地形成工作合力。在工地,项目部的每个职工都快马加鞭,挑灯夜战,白天跑野外,晚上整理地质资料,经常是凌晨一两点才睡觉。项目经理杨可直接负责项目部钻机调配及工地的施工技术质量。此次勘察线路北到太谷,南到榆社,战线绵延180多千米,他经常是早上7点出项目部,到晚上7时才能返回,多一半时间都奔波在路上。司机谭波开玩笑地说:“你流动办公的效率也太高了,我初略算了一下,你每天5个小时在工地检查施工,3个小时在审查地质资料,2个小时在电话沟通。”
一次,一个地质孔布置在太谷县北汪乡井神村附近,因受到村干部阻挠,钻机无法进场施工,在与村委会协调数天无果后,杨可只得向当地政府部门寻求帮助。为了争取时间,他一天之内从铁三院项目部拿到介绍函,再一级一级找镇政府、县发改委,然后拉着工作人员到现场协调解决,前后辗转100多千米。村干部看到县里来人,才允许钻机进场。在返回项目部的路上,杨可倒吸了一口凉气,“如果让甲方按照常规程序解决,也许就会耽误两三天,那样就会影响整个工期。今天的运气真是太好了,这已经是咱们所能承受期限的极限。”
工勘公司总工助理卫建昌主要负责调绘工作,这是整个勘察工作任务量最重的一块。每天凌晨整理完前一天的地质数据后,他就按照设计要求、进度期限提前安排好各调绘组的路线和任务,并把最难走的线路留给自己。一次,卫建昌穿越了两座山梁,花了近2个小时走到山前时,眼前的景象把他惊呆了,满眼都是悬崖峭壁。好心的老乡劝他,前方根本就无路可走,还是按原路返回吧。但为了能按照规范要求,准确无误地完成本次地质调绘任务,他和队友绕行一段陡峭的峡谷继续前行,40度的倾角,脚下都是泥岩、页岩,极易打滑,卫建昌用地质锤扣脚窝,一步一步向前爬行了400多米才翻过了山梁。那天,直到晚上9时,卫建昌才返回项目部。
内业组的肖凯、王兵主要为甲方地质组负责内业资料整理和地质报告编写。当天的地质数据汇总给他们,他俩必须连夜加班加点整理资料,从而保证甲方第二天早上准时收到成果资料。在这30天里,他们有22天工作到凌晨两三点,8天通宵达旦。当队友们称他们为“男神”时,两人拿着桌子上的空罐红牛,学着《欢乐喜剧人》主持人吴秀波的样子说:“红牛功能饮料,为地质人添能加油。”
项目经理杨可在每次会上都要对大伙说:“项目部就是一个大家,每个成员都在为这个家庭付出。压力大了,就是需要家人的时候,我们彼此都是对方的精神支柱。”在内业资料提交阶段,甲方要求3天完成全线所有隧道的成果资料,杨可不顾疲劳,又与内业组的李海港、卫小建、陈飞一起奋战了3个昼夜,终于圆满完成了所有的成果资料。
当太谷到榆社段的线路勘察接近尾声时,214队工勘公司又一次被委以重任。因长治区域位于采空区,钻探难度大,造成工作进展缓慢,甲方要求工勘公司务必承担这一任务,并于第二天早上确保8台钻机就位。接到指令,大家还来不及休整,便奔赴长治工作区域,在12天内,实施了40个钻孔,完成了1800米的工作量。
兄弟情深,众志成城结硕果
说实在的,30多天里,卫建昌没睡过一天好觉,他最担心的就是大家在野外的安全问题。他曾亲眼看到过一只被蛇咬伤的羊,不停地抽搐,全身发黑。身为地质调绘组负责人,每天他对大家都是牵肠挂肚,直到大家安全返回,悬着的心才能落了地。因此,每次上山,卫建昌要求各组必带蛇药。有一次,调绘一组深入到榆社隧道的深山中进行地调,直到下午6时,还是联系不上。天越来越黑,卫建昌就到山口去接。当两名衣衫褴褛、精疲力尽的职工出现在他面前时,他悬着的心才放下来。原来是两人下山攀爬岩石时,不小心滑倒,身体严重擦伤,本来想向项目部求助,可山高林密一点信号都没有,只得相互搀扶着勉强往回赶。
技术员李海港负责室内资料整理,他几乎每天都得挑灯夜战,工作之余,他最牵挂的就是即将生产的妻子。那天晚上已经是凌晨三时,刚结束了内业资料整理的李海港,突然接到丈母娘打来的电话,妻子生产期提前了一个月,现在正在医院待产。丈母娘和妻子都是外地人,人生地不熟,李海港再也掩饰不住内心的焦虑,经项目经理同意,安排好手头工作后,便立马打车往300千米外的运城赶。凌晨5时08分,在出租车上李海港得知孩子已经出生。第二天一大早,项目部每个人都收到这样一条短信:“母子平安。孩子4斤7两。”
工勘公司经理贾社康也当起了地调员。一次调绘,因为灌木丛生,碎石较多,他脚下一打滑,差点儿就掉进几十米深的深沟里。好在身边的队友反应快,一把拉住了他,要不然……
当214队队长姜伟到项目部检查工作时,看到大家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情不自禁地对参与太焦线勘察的所有职工树起了大拇指:“太焦线工程勘察历练了我们的队伍,同时也检验了单位工勘队伍的战斗力。艰难困苦,对于我们来说既是磨刀石,又是试金石。实践证明,大家是真金不怕火炼。”
经过30多天的奋战,山西省地勘局214队工勘公司圆满完成了项目的设计工作和后期追加工作量。
精细化管理,强硬的作风,精确完美的地质报告,得到铁三院的好评。10年间,他们先后参加了太中银、朔准、津秦、大西高铁、晋中南通道、运三线等铁路线路勘察工作,完成了老鸦峡隧道、雁门关隧道、秦岭隧道、大梁山隧道、新疆克拉二气田隧道等大型隧道勘察和西气东输油气管线勘察任务等数百个项目,在工勘施工领域屡建奇功,用实际行动向大家证明,比山更高的是工勘人的足迹。(刘海军)□
贾社康(左一)向队长姜伟(右二)汇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