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人活一世,其多百年,而百年回首,风雨如昔,岁月如昔。
一本好书,必然会有一个伟大的作者,同时这位作者也必然会有着一段不平凡的经历,否则他写出的书只能是空洞的,没有生命的,而路遥,恰恰就是一位有着不平凡经历的伟大作者。路遥,原名王卫国,汉族,中国当代土生土长的农村作家。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说起路遥,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在1970年至1973年之间,作为北京知青,习近平当年来到延川县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路遥则是当地的回乡知青,很喜欢结交见多识广的北京知青,两人在那时成为朋友。习近平所在的梁家河离延川县城很远,开会或办事晚了回不了梁家河,就会找路遥长谈。《平凡的世界》之所以让我们感到真实,我想应该与作者长期在农村生活、工作的经历有很大关系。
下面,让我们回归书本身,正如“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读者眼里同样有一千个孙少安,孙少安简直就是一个英雄般的人物,6岁开始干比他娇小的身躯大好几倍的农活,13岁辍学后便一直帮助父亲支撑起整个家,18岁被推选为生产队长,成为双水村的顶梁柱。正是有这样一个哥哥在,弟弟和妹妹才得以完成学业,姐姐一家尚能够勉强度日。而弟弟孙少平之所以敢放心独闯社会,也是因为有这样一个英雄般的哥哥。
整本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当所有千辛万苦烧制的成品砖,在出窑的时候,却无一例外的布满了裂缝,成了一对毫无用处的废物”,读到这时,我的整个心都快碎了,这是一件何其绝望的事情啊,书中这样写道“现在,红火热闹的砖场顷刻间就像散了的戏场。人走空了,只留下遍地狼藉。我们记得,不久前开张的时候,这里曾有过什么样的风光。此刻,在这个一夜间败落下来的场所,少安夫妇相对而泣,他们就像遗弃在战场上的败将,为无可挽回的惨局而悲鸣”。一般人面对如此打击怕是早已心灰意冷,甚至会因此而一蹶不振,可是孙少安却不会,他一直都不放弃,一直都想重开砖场,俗话说得好“成功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正是和胡永合的意外见面,使的孙少安的生活又有了重大转机,从外县借到三千块后,孙少安的砖窑终于又开始点火了。是的,孙少安又站起来了,尽管他已碰得头破血流,却再一次挣扎着迈开脚步,重新踏上了创业的征程。人,常常是脆弱的:但人又是最顽强的。“这个塌垮了的砖场在接受了失败的教训后,第二次起飞便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一九八三年年底,孙少安就还完了银行两次大笔贷款的全部本息,砖场生产逐步进入了满负荷运行。当一九八四年开始的时候,盈利就滚滚地进入了孙少安的腰包。
除去孙少安的奋斗精神外,这本书中同样也蕴含着深深的哲学思想,“伟大的生命,不论以何种形式,将会在宇宙间永存,我们这个小小星球上的人类,也将继续繁衍和发展,直至遥远的未来。可是,生命对于我们来说又多么短暂,不论是谁,总有一天,都将会走向自己的终点。死亡,这是伟人和凡人共有的最后归宿,热情的诗人高唱生命的恋歌,而冷静的哲学家却说:死亡是自然法则的胜利。”正如文章开头所写的那样,人活一世,其多百年,而百年回首,风雨如昔,岁月如昔。生命是有限的,而我们的人生所能创造的价值却是无限的,只有伟大的生命,才会在宇宙间永存,正如臧克家在《有的人》中所写的那样,“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美丽的花朵凋谢了也是美丽的,美丽的花朵永不凋谢。
当然,以上所写的两部分内容只是这本书中很小的一部分,三年的准备时间外加两年的写作时间,路遥给我们留下了如此一部杰作,个人愚见,一本书,看重的不应该是它获得过多少奖项,而是应该看到书中所包含的思想,《平凡的世界》就是这样一部有着深刻思想的图书,在中国文学史的漫漫长河中,化身为一颗耀眼的明珠,熠熠生辉。
(财务部 朱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