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是时候为这次旅程留下点印记了,为那片蓝天碧海银沙滩,为那份热闹欢愉,还有那份久违的感动。
难得全家一起出游,趁着年假,飞到年迈的外婆身边,太多年没见面,刚一进门,年至耄耋的外婆便握着我的手,凝语哽咽泪眼婆娑,那一幕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每个小孩儿心中,都有个祖母情结,我也不例外。家里就常摆着张照片,外婆坐在椅上一手抱着我、一手抱着哥哥,对着镜头却也藏不住满满的慈爱。小时候,我们兄妹三人总是喜欢在外婆家的沙发里上蹿下跳,围着外婆嚷嚷要糖葫芦吃。外婆厨艺精湛,一手好菜总能按时把在外疯玩的我们吸引回来。然而玩闹的日子毕竟短暂,步入学堂以后我便很少再见外婆了,与此次相聚竟已达十年之久,真真是满心愧疚。想着难得一见,这次来便应好好陪陪老人家了。
南方的天,湿润、多变却不失温暖。初次去海边时,逢了个小阴天,阳光不毒,水天相接,海的那端有若隐若现的游船。游人们驾摩托艇在海面穿梭,远近不齐,嬉闹声在水花里溅开,通彻畅快。海边好多小孩儿不亦乐乎的玩沙子,堆出威武的城堡,挖出一个个小水坑。海风徐徐,阵阵凉意,我便下意识拉紧外套,可眼前穿泳装半袖的过往人群却让我不自觉笑出声来,想来应该是我这个习惯北方气候的家伙初来乍到还未来得及适应这份和煦吧。
抛开了初次见面时的羞涩,选了个大晴天跟海二次邂逅,艳阳当空,把前几日潮湿暗沉的沙滩烘出亮眼的银色,才懂得这“银滩”这一称谓的来由,也嗅出广西人民“北有桂林山水,南有北海银滩”的自豪感。平整稀松的沙土上成片的小孔引起了我的注意,迈步走进,便有沙色的小影钻进孔中,连微弱的窸窣声都省去了。一时兴起,我便拿出小铲挖开,一只豆大的小沙蟹正慌张的无所适从,娇弱的小蟹钳挥舞示威。外婆倒也不所顾忌,徒手就开始挖,一转眼就连沙带蟹装了一小袋,说是要带回家给我玩儿。我可爱的外婆啊!我看它们在袋子狭小的空间里窜动,便说自己不喜欢劝外婆放生,看它们一个个东奔西窜迅速钻进孔穴中消失。海边撑起的遮阳伞下,一群小孩子正脱着鞋袜,一个浪打来,欢笑声破浪而出此起彼伏。活泼的外婆竟也拉着我跃跃欲试,二月的天即便是南方也些许有丝寒意,可外婆赤足踏浪的热情完全感染了我,我们祖孙俩也不再顾及打湿的衣裤,像小时候打水仗一样尽兴欢乐。海水肆意却不蛮横,脚下的细沙绵软柔润,红日当午也温柔了许多,海风竟也没了凉意,像是认可了我这南方血统的北方人,吹去浮世纷扰,拂平眉间燥乱。耳畔荡起游人尽情的欢呼声,许是海的缘故,这与集市嘈杂程度不相上下的分贝却被大海宽容收纳,留下的只有至情至性的酣畅淋漓。
下一站便是心仪已久的涠洲岛,它因着中国最大、地质年龄最年轻的火山岛而颇负盛名,却也以其独特多彩被称作中国最美的海岛之一。从北海上岛一小时船程,映入眼帘的是遍地新种植的香蕉树,枝干清瘦,叶嫩无果,这座四面环海的小岛本是盛产香蕉的,却因去年“威马逊”台风横扫全岛使得枝果伏地,我们也无福尝到这曾远销他省的美味了。车船劳顿,外婆有些疲惫了,我们放下行李,安神小憩。已至酉时,我们便驱车前往绝佳日落观测点—五彩滩。它兼具海蚀崖、海蚀洞、海蚀平台“三位一体”的海蚀地貌景观,实属罕见。海水退潮,落日柔和的余晖打在裸露的岩石滩上,斑斓夺目。花色岩石坚挺稳固,枣棕、姜黄、蔚蓝、珠白、釉青交错融合,夸张却不显突兀,清丽而不失灵动。密集的岩石如刀削般整齐划一,色泽渐变,有条不紊。无处不在的美景,拍照技渣如我却也能捕到大片即视感。海风拂面,浪声涛涛,“暖风熏得游人醉”,真叫人流连忘返。
回到酒店才意识到早已饥肠辘辘,石螺口附近的海鲜馆鲜香四溢,肥嫩的牡蛎、幼滑的扇贝、酥脆多汁的墨鱼,还有观赏性强、口感紧实的刺螺,当然还少不了以其甜香闻名的香蕉猪了,如今回想起还会垂涎欲滴。到了海边,椰子汁是不得不提的甘露,现选现开的椰子卸去都市华丽的包装,原汁原味原生态,散海鲜之腥腐、解路途之疲乏。外婆还是跟原来一样,吃什么都紧着我,给我夹菜帮我剃壳,本应是我照顾她的,她却反过来护着我,母亲在一旁都忍不住“吃醋”了。
既来到了临海城市,自然要去领略一番海洋生物的珍奇瑰丽。海狮如家犬般温顺乖巧,它们竟然毫不吝啬的隔着玻璃对游客送亲亲,惹得人群一阵欢闹。魔鬼鱼听起来令人不寒而栗,但其轻柔的“翅膀”游动起来像是水中风筝,细长的尾巴更像是风筝线,灰白色的肌肤上坠着两粒小眼睛,囧样还是很呆萌的。还有薄如蚕翼的水母,在彩灯的烘衬下更加飘逸自在。
细细想来,北海是座风光旖旎的浪漫都市,远离纷杂喧闹,不负“中国最适宜居住城市”的美称。短短一周,我便倾心于此,气候温润、绿树成荫、浪软如毯、瓜果飘香,它以其绚丽带给我惊喜、以其天然带给我感动。更重要的是可以陪在年迈的外婆身旁,这便是我执意记录下来的缘由。岁月烙刻,外婆对我的情意却不减分毫,也加剧了我对她的思念和内疚,即便岁月温柔,还可留下多少能予相伴的时光。在雾霾肆虐的现在,我满怀诚意的期望这座未经沾染的城市可以继续如此净透无暇;在人情淡薄的当今,我亦声泪俱下的祈祷,莫待亲人不在时才想起尽孝。(谢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