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法总比困难多”是山西省地勘局214地质队地灾施工公司副经理杜淼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身为“80后”的他,在三年时间里从一名机关管理人员成长为单位地灾施工领域的骨干,参与了平阳高速公路、太中银铁路、霍永高速公路、原神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的采空区治理项目。
脚踏实地,做“拼命三郎”
2009年冬,214队承揽了平阳高速公路采空区治理项目,杜淼有幸参与。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这类项目,他暗下决心,要耐心向老师傅们请教,学点真本事。
在遍地白雪的晋北高原,为了监督浆站建设,他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野外一呆就是多半天,冻得鼻涕、眼泪直流;工程放样时,他踩着几十厘米深的积雪沿着线路来回跑,鞋袜冻在一起,他都浑然不知;白天他坚持跑野外,晚上抓紧时间学习规范,不明白就立马请教同宿舍的老前辈们。
原平的冬天十分难熬,每天坚持到一线搜集地质资料、检查注浆情况更是不易。杜淼每天穿着厚重的棉大衣,不论风雪有多大,都准时出现在施工现场。平常两三个小时就能清空八个注浆泵和注浆管里的余水,可在严冬就得花整整一天的时间。为了保证施工质量,他必须在凛冽寒风中监督整个排水过程。上山容易下山难,在回项目部的路上,他三步一小跤,五步一大跤,“爬”回项目部。
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杜淼掌握了采空区地灾治理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基本参数。
深知责任,为细节较真
2012年5月,杜淼作为项目技术负责被调到原神高速公路采空区治理项目。六月的原平一到下午就刮起大风。虽说工地的环保措施非常到位,可粉煤灰还是被吹得四处飞扬。监理方打趣地说:“这大风能把刚送来的粉煤灰刮走半车。”技术员们也开玩笑说:“再这样下去,不用化妆就能演包公了。”
有一次,杜淼接到通知,当天夜间会有较强的暴风雨。他马上组织人员排查隐患。为确保场地内的400多吨水泥不受威胁,他毅然决定与两名同事在帐篷内值班。后半夜雨越下越大,风也越刮越大,盖水泥的塑料布一次次被掀起,三个人在风雨中折腾了大半夜。直到凌晨风雨渐息,三个人才发现自己都成了泥人。
一次例行检查时,他发现一台钻机为了快速进尺,未按照设计要求进入基岩后变径,立马下令整改。工作人员也认识到如不进入基岩变径,会影响到压力注浆的效果,更会影响工程质量。
“采空区治理工程关系到铁路、公路的安全,一点都马虎不得。”杜淼坚持自己的行事准则。即使左眼刚做过手术,都坚守在施工现场。
他的投入,贤内助很支持
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杜淼逐步掌握了项目招投标、工程概预算、工程管理和项目成本控制及运作方面的专业知识。2013年2月,杜淼被任命为地灾施工公司副经理,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在公司经营会上,他畅谈了自己对地灾治理的认识:要想做好一个项目,必须融入现代工程市场的管理模式,再根据项目实际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这样既提升工作效率,又降低项目成本。
当被问到在野外适不适应时,杜淼说,长时间呆在野外才知道地质人的苦。每当闲下来时,就会思念从没有接送过上下学的孩子、终日操劳的妻子、不能相聚的兄弟姐妹、需要照顾的老人。有一次妻子到工地来看他,可他忙得几乎只能在吃饭的时候见面。离别时,满是愧疚的他却得到妻子莫大的鼓励。妻子说:“我早习惯了,你就好好干吧,地质人的家属都这样,家里的事你就别操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