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地勘局214队工勘公司总工助理卫建昌
自1991年从中国地质大学毕业,在山西地勘局214地质队参加工作以来,卫建昌就二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地坚守在一线,他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只要单位需要,就义无反顾地奔赴到最艰苦的地方。作为一名技术骨干,他深信,只有在地质事业的大发展壮大中,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000年,山西地勘局214地质队开始挺进工程勘察领域,卫建昌就被调到工勘公司任项目技术负责。他4次入藏,负责完成了川藏公路然乌隧道方案可行性研究、牛踏沟-中坝段整治改建工程地质勘查、拉月滑坡成因机制研究、川藏公路灾害整治方案研究等,还参与过西气东输新疆盐水沟段的隧道勘察、太中银铁路、朔准铁路、大西高速铁路、运三铁路等铁路线路勘察、石油管线线路勘察等,为单位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征服“拦路虎”
在2003年非典期间,卫建昌参加了国家重点项目西气东输新疆地区盐水沟隧道勘察,并担任项目副经理、技术负责。盐水沟位于距离库车县60多公里的茫茫戈壁中,这里峰岭突兀、怪石嶙峋,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后勤补给也十分困难。为了完成好该项目,他在项目部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和团支部。在陡峭的崖壁上,他与大家一起人拉肩扛上设备;在峰岭陡峭、沟壑纵深处,仆下身子,加班加点搭栈道;吃饭时没有筷子,就用铁丝、锯条将就。工作上的苦自不必说,最让大家难耐的是这儿白天炙热,气温最高达到40多度,夜晚温度骤降,盖着被子还冷。但就是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卫建昌仍然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设计要求,进行严密施工,最终圆满完成了勘察任务,征服了西气东输战线上的第一只拦路虎。在2006年10月,他负责了川陕高速公路大巴山隧道勘察工程。该工程项目主要含两个隧道,线路全长10.6公里,其中一个特长隧道超过6公里,该施工地处于大巴山腹地,地形陡峭、人烟稀少、交通不便,从勘察工程线路北端乘车行驶到南端要绕行160公里的山路,需要8个多小时,沿线路步行大约需要20个小时,施工钻孔位置距最近的居民约有2个多小时的路程。当他被处领导任命为项目技术负责时,没有丝毫犹豫,他认为,越是条件艰苦,自己越是不能退缩。为了快速提交资料,给设计方提供选线依据,他带领技术人员在崇山峻岭间穿梭,有时为了确定一处构造,要反复查看几次。为了节省时间,我们经常就近在村民家借宿,实在没有居民的地方就露宿野外,那会真得是天当床,地当被,任尔东南西北风。白天,他上山检查施工,到了晚上只能借着烛光整理资料,经常要熬到一根蜡烛点完才休息。大巴山隧道勘察项目从地调开始到详勘结束,持续了一年多时间,他也在大山深处默默地坚守了整整一年。
隧道勘察是工程勘察领域的卡脖子工程,这类项目百分之百的在崇山峻岭、环境恶劣的苦寒之地,但再苦再难总得有人干,总得有人甘于寂寞迎难而上。卫建昌就是这样的人,不畏难、不怕苦,带着自己的团队,硬是征服了勘察线上的“拦路虎”。
决战喀麦隆
2008年,卫建昌奔赴非洲喀麦隆,任喀麦隆蒙马洒区域砂金矿项目部的技术负责。在原始森林里,生活和工作条件非常艰苦,他遭遇过冰雹、遇到过攻击性大型动物,还得过疟疾,打过摆子,幸亏有副好身板,他才挺了过来。为了按期完成野外工作,他经常两天跋涉80公里,白天忙于赶路和考查,到了晚上找不到地方,就勉强宿营于泥窝中,可又害怕第二天腰疼,就整夜没敢合眼,第二天又继续向下一个目标挺进。为了保证项目质量,他严格按照国家规范检查、复核地质资料,指导各小组的勘查工作,每隔3-5天,都召集中喀两国技术人员和工人开个技术总结会,就是为了营造出和谐的工作氛围。
由于多雨、气候潮湿,卫建昌关节略有不适,脚有出现了浮肿,大家让他在小镇上休息几天,等到腿、脚利索后再工作。卫建昌说:“这点小痛,没什么大问题”。第二天,他就又开始了野外地质工作,原始森林中, 20多公里的路就要经历三场大雨的洗礼。原始森林,空气不畅,潮湿闷热,大家的身上都出了好多疹子,奇痒难忍,一直无法痊愈。卫建昌根据项目实际进展情况,提出了放弃休息日,尽快工作,缩短在原始森林的工作时间的建议。在他的带动下,黑人工人、翻译都积极配合,他在完成了蒙马洒区域砂金矿的勘察评价工作,提交了单位第一份国外砂金评价成果报告。
“都快成了飞人”
2011年12月,工勘公司承揽了中缅石油、天然气管道贵州段勘查项目。该工作区地处云贵高原,起点位于云贵交界的盘县,东至贵阳,向南至黔桂交界的荔波县境内,全长约650公里,共42个工点,囊括了公路、铁路穿越,河流穿越,岩溶发育段、不稳定边坡、滑坡、煤矿采空区等地质灾害项目的勘察。作为技术负责,卫建昌针对工点多、分散的特点,要求项目部随着钻探工作组辗转于贵州各地。因为,工地过于分散,在百公里的战线上同时开工的钻机就有五处,为了能按规定检查施工,他经常坐着班车穿梭于各工点之间,四十多天的施工期,他坐车的里程就有8000多公里。大家开玩笑说,“你简直就是飞人,我们是想偷赖都没有机会。”为保障安全施工,有钻机的工点,他提前踏勘,反复对比搬迁路线,尽可能让大家避免在泥泞山路上搬迁钻机。项目部有4名技术人员,他和大家一起冒严寒、顶冻雨,奔波于各工点之间,踏踏实实做地质调查、钻探验孔、编录、取样等地质工作。只要卫建昌上山前,他都带上足够的矿泉水和干粮,到了晚上就在租用的民房里凑活过夜。贵州山区的民房,潮湿阴冷,为了御寒,他就只能买上点农家自酿的白酒,抿上两口御寒。
在大家的努力下,在两个月的工作时间内,终于按期完成了1:2000地形图测量及工程地质调绘16Km2,钻探150个钻孔,钻探工作量约2200m,物探剖面(高密度电法勘察)测线长约6000m,提交了勘察成果报告,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为工勘公司与石油设计院的长期合作打下良好的合作基础。
舍小家为大家
卫建昌同志总是以工作为重,多少年的工作,多少项目的完成,卫建昌同志从没因为家里的私事耽误过工作。
2009年,卫建昌同志在大运高速公路的雁门关隧道勘察项目工地,时间紧,任务重。因为刚开始由另一个单位进行隧道勘察,在钻探时孔内出现事故,处理了几个月也处理不好,最后由于种种原因也不干了。也把工期耽误了,根据甲方要求,最后我单位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甲方要求我单位应争分夺秒,不但要顺利完成任务,还要把耽误的时间夺回来,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由卫建昌同志为技术员的钻机班组,来到了雁门关工地,开始了紧张的施工。正当钻孔再有几十米就顺利终孔的关键时候,卫建昌同志家打来电话,说他母亲病重,让卫建昌速回。原来卫建昌母亲的病又犯了,加之年老体弱,比以往都重,亲戚都说让卫建昌回来吧,可母亲为了卫建昌能安心工作,硬是不准通知建昌。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母亲,她的心里总是想着卫建昌的工作,却没顾着自己。可亲戚还是不放心,偷着打电话,将母亲的病情告诉了卫建昌。是走是留,走了工地就他一个技术员,工作咋办?再调人员也不值得,再调的人员不是从头干起,也容易出错。不走,母亲的病情严重,做为家里的唯一男孩,母亲病重,儿子却不在身边,家里岂不乱成了一锅粥,此时此刻,卫建昌同志心乱如麻。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卫建昌同志还是想到了工作,打电话让姐姐照顾母亲,坚持几天,等一终孔就赶快回去。可谁知苍天无眼,让卫建昌同志失去了与母亲见最后一面的机会,母亲没有等到卫建昌的钻机终孔回来,就带着遗憾与世长辞了。
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从1991参加工作到现在,卫建昌同志获得了许多国家级,省级优秀项目奖。卫建昌同志负责编写的运平高速公路初勘报告荣获省地勘局1999年度优秀勘察报告一等奖,忻(州)-阜(平)高速公路详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获山西省建设厅2006年度优秀勘察报告一等奖,包(头)-茂(名)高速公路大巴山特长公路隧道详细勘察,荣获山西省城乡建设住建部2008年度优秀勘察报告奖。
卫建昌是地勘战线上的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他坚信从事光荣的地质工作就是自己人生价值所在,因此不管项目运作多么艰难、工作环境多么恶劣,他都能能以苦为乐,笑对人生。一滴水能反映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能看见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卫建昌同志就是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不管项目多么艰难、工作环境多么恶劣,都能乐观向上,与大家一起攻坚克难,始终践行着 “以献身地质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地质找矿为荣”的三光荣传统,为建设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