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刚刚经历了史上最冷的春节”、“全球遭遇最冷冬季”……近两天,这样的新闻引发人们热议。而国际权威气候专家提出“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停止,并开始冷化,小冰河期来临并将持续二三十年”的说法,更让人对于“全球气候到底是变暖还是变冷”产生疑惑。
这个冬季有点冷
2月2日,中国气象局通告,1月下旬全国各地进入入冬以来气温最低阶段,全国有42个气象站出现极端低温。专家称这与拉尼娜现象和北极冷空气入侵有关。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介绍说,今年入冬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低,平均气温为零下5.5℃,较常年同期偏低0.9℃,但比去年同期偏高0.6℃,为近27年来同期次低值。
1月下旬以来,内蒙古中东部和东北地区大部气温偏低3℃~5℃,内蒙古部分地区出现低于零下40℃的低温,满洲里曾出现零下44.9℃低温,跌破历史极值。全国极端低温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如新疆、西藏、甘肃、陕西、山西和内蒙古等。
孙军说,传统上,一般都是“三九”和“四九”的时候最冷,但今年这个最冷时段往后拖了一点,“五九”时依然很寒冷,但这依然属于正常范围内。
至于气温偏低的主要原因,孙军认为,一是因为受赤道中东太平洋拉尼娜事件持续发展影响,而北太平洋海温持续偏暖,也令海陆热力差距加大,使东亚冬季风偏强。此外,1月中旬后期,不断有北极来的冷空气更加剧了气温偏低的趋势。
据悉,北极寒潮侵入北半球国家,除我国外,日韩及欧洲中部、东部连日遭受大风雪和寒流侵袭,目前造成超过百人死亡,多个城镇供电系统中断、交通也陷入瘫痪。
不能确定气候变暖趋势停滞
据美国世界新闻网报道一些气候专家观点说,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停止,并开始变冷。近来北半球的酷寒只是全球天气变冷的开端,这样的冷天可能会持续20年~30年。对此,国家气候中心丁一汇院士持不同观点。他认为,全球变暖在时间上并不是均匀的,有相对的冷期,也有相对的暖期,但总体的趋势是上升的。
丁一汇引用世界气象组织资料解释说,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全球变暖,1906年至2005年期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特别是近40年~50年,观测资料和气候模式研究表明,增温更加明显,增温速率是每10年0.2℃。
但是,全球变暖是一种平均趋势,在这个过程中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年际(不同年份)的波动和年代际(10年周期)的波动。
丁一汇说,看气候变化是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至少需要考察30年的平均值变化。这是世界气象组织确定的、气候变化科学家所遵循的一个时间尺度。这样才能对气候变化发生的情况进行统一的比较。
而1981年~2010年30年的气候平均值,和此前30年(1951年~1980年)的平均值比较,它的趋势仍然是增暖的,其增暖速率在每10年0.19℃左右。因此,得出现在气候变暖趋势已停滞或减弱的结论,为时尚早。
更需要深入研究气候变化的机理
“在气候变化研究领域,原本就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有些观点甚至完全相反和对立,这很正常。”北京大学气候专家钱维宏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更说明气候变化问题的复杂性,也更需要科学界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尤其是气候变化机理方面的研究。”
钱维宏认为,科学界已认识到近期气候变化预测问题的重要性,因为它更具有实用价值。“特别是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因为这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丁一汇也认为,气候预测能否准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用的资料和数值模式。目前,许多气候资料都没有使用更准确的海洋资料作为初值来运行气候模式,这也造成了预测不准确的原因之一。只有给出正确的海洋条件才能准确预测出海洋在未来20年~30年的变化,目前这项工作正处于研究阶段。
据悉,全球近30个气候模式中,只有少部分具备这种根据海洋资料同化系统预测未来20年~30年气候变化的能力。即使做到这一点,这些模式的预测结果也有很大差别,这是目前气候预测的难题之一。我国也刚刚开始这方面的工作。估计要比较明确回答全球气候近期变化的详细和可信的演变,要在数年之后。
——摘自《中国矿业报》